前天看了今年奪下第69屆坎城影展最高榮譽,金棕櫚獎最佳影片的電影「我是布萊克」(I, Daniel Blake),由「天使威士忌」(The Angel’s Share, 2012)英國名導肯洛區(Ken Loach)執導,是他繼2006年的《吹動大麥的風》(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)後二度擒下坎城影展最高榮譽的獎項,電影同時也獲得聖賽巴斯汀影展觀眾票選最佳影片,入圍最佳英國獨立電影最佳影片、導演、劇本、男主角、女主角、最具潛力新演員等7項大獎,與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等4項大獎提名。
英國名導肯洛區(Ken Loach)電影作品,向來關注社會底層弱勢人們的生活,預定2016年12月23日在台上映的「我是布萊克」(I, Daniel Blake)也不例外,故事聚焦在一位59歲因病失業的木匠,與一位獨力撫養兩名子女的年輕單親媽媽身上,兩人為了申請失業救濟津貼,前往英國政府福利局所轄機關,卻因此展開了一場令人極其疲於奔命,又看不到光明的漫長等待,到最後忍無可忍的挺身反擊!
電影「我是布萊克」(I, Daniel Blake)片中失業的男女主角兩人為了申請救命錢,卻受困於英國社會福利制度的繁文縟節,飽受官僚體系互踢皮球下,種種蹣跚規定的折磨,兩人從一開始的據理力爭,到中間為求取基本溫飽的低聲下氣,再到最後為了保有自尊,奮力一搏所展現士可殺不可辱的奮戰反擊,過程讓人看得動容。男女主角不斷在活下去與自尊之間拉扯掙扎,直到最後令人悲憤的轉折,結局讓人省思!